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元智EMBA執行長洞見的趨勢其實並不適合EMBA

最近看到一篇CHEERS雜誌及元智大學網站上的EMBA新聞稿 ( 連結 ): 王牌執行長開講:EMBA 5大未來趨勢 【Cheers205期/文:林奇柏】元智大學EMBA班主任   謝志宏:學程化,靈活運用資源   台灣產業來到轉型十字路口。從企業端來看,具備創新能量的中階經理人才將左右企業轉型成敗;從人才端來看,培養跨領域潛能,落實知識與實作的連結,是個人突破低薪、提高競爭力的契機。元智大學EMBA班主任謝志宏指出,未來國立大學EMBA會走高價、精致、國際化的「學位導向教育」,年輕中階經理人較難在其中找到定位。此時,私立大學講究實用、多元、模組化的「學分導向教學」,可提供中堅人才明確的進修機會。 「未來,大學商學院將逐漸不分科系,走向學程化,EMBA勢必也一樣」謝志宏指出。「學程化」的好處是所有老師同屬一個學院,資源配置可以更靈活。以元智來說,管理學院目前共有66位老師及10餘位業師,全都是EMBA的後援。只要老師們合力教學,便能靈活地排列組合出各種課程可能性,「順應時勢變遷」與「切合每位學生需求」的效果也會更好。目前元智的做法,是讓每門課都可以細緻到以「1學分」的單位來開課,學生再視自己需求,搭配相關領域加以組合,變成「模組」,高效使用學習資源。 另外,對中階經理人來說,「證書」絕對在職場上有加分效果。元智也找來工研院產業學院合作,在EMBA中開設「資深產業分析認證學分班」,直接由工研院師資授課,修完課後即可獲得元智學分證書、工研院產業學院證書,並參加APIAA資深產業分析師證照考試。等於是上一門課,就有3張證照到手,效率十足。如此一來,EMBA等於達到「學習」、「證照」、「學位」等多重目標。【2017/10】   我對上述文章有幾看法: 1. 不分科系 EMBA打從一開始就應該是不分科系的設計,因為EMBA的課程必須是多元的,因此EMBA也必須跨系所跨領域,一般的學生或是在職專班才會去分科系,所以 EMBA根本不需要在去走向這個方向,因為 EMBA本來就應該在這個方向上 ,只是目前有不少學校為了擴大招生,把EMBA引導至某個面向上來向特定族群招生,或是走特色化/差異化路線 (以拓展財源),以至於讓一些人產生錯覺以為EMBA各自朝特定領域發展,但EMBA的本質就是應該多元化、不分系所,而不是去細分很多組別。 以下我...

誰才是第一個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國立大學?

最近看到一篇中興大學EMBA在2017年3月所發布的 新聞 : 千呼萬喚始出來! 感謝本班台商組六班學長楊度及驥疆物聯和微信官方棄而不捨的交涉,讓本班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個有微信號的國立大學,也是第一個有微信號的EMBA境外專班。 因為我數個月前曾看過另一所也在大陸招生的國立大學也有微信公眾號,所以我很肯定中興不是第一個有微信號的國立大學,但一時想不起來在哪邊看到的,爬文了非常久的時間都沒找到。 [2017年12月21日更新] 今天在找有關公眾號的資料時,意外看到一篇中央大學EMBA的文章 ( 連結 ),上面的問題才得到解答。 這是篇講有關中央大學EMBA公眾號LOGO遭到廣州中山大學EMBA抄襲的事情,但抄襲不是我這次想要討論的,重點是該篇文章中提到: 2016年8月與微信台灣公司 (微信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推出微信公眾號服務,也是全台第一個設立微信公眾號國立大學EMBA 兩個國立大學都說是第一個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國立大學,而中興大學EMBA的是在2017年3月使用,但中央大學EMBA是在比中興大學還早了半年的2016年8月就開始使用了。雖然不敢確定是否還有國立大學是比中央大學更早(2016年6月)使用微信公眾號,但答案已經很明確,不是中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