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並不需要、也沒必要、也無法去模仿企業內訓
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想評論一下這篇文章 (連結) 的標題:加薪.升遷.轉職高CP值 讓MBA/EMBA也模仿 企業大學4.0上學趣。
由於文章不給轉載,我就提供文章位置,不貼上來。但若詳細檢視文章,發現裡面有關EMBA只提到一段:
由於文章不給轉載,我就提供文章位置,不貼上來。但若詳細檢視文章,發現裡面有關EMBA只提到一段: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則指出,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成立企業大學,它們付費把高階經理人送進商業學校進修的意願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砸更多的預算在內部訓練。《經濟學人》長期追蹤發現,由雇主支付員工學費就讀EMBA的比例,從2005年的69%,在2015年已驟降至39%。針對這段話,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 《經濟學人》的追蹤數據,以國外企業為主,我想以台灣地區,我想企業會全額支付員工EMBA學費的絕對不超過5%,補助部分學費的我認為也只有1/3,69%對台灣地區的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字。而用這樣的數據來證實企業將教育訓練費用由EMBA轉到企業內訓,我想說服力是不足的。
2. 企業內訓和EMBA是兩種完全不同型態的教育,兩個無法完全取代對方。企業內訓可以針對企業本身的需求,規劃相關的課程,包含管理層面、技術層面、甚至可以有心靈層面的課程;而參加成員統一為企業內員工,學員的同質化程度相當高。EMBA則是一個有學位的學程,課程主要以管理為主,幾乎沒有技術類的課程,而且多數EMBA都會希望學員不要同質性太高、越多元越好,才不會上課過程中都只有同一種觀點、同一種聲音,而抹煞滅可能激發出創意火花的機會。
企業內部訓練不是最近才有的東西,出現的時間點甚至比EMBA還早了好多年。若企業內訓能取代EMBA,則EMBA不會出現、也不會那麼熱門;相對地,若EMBA能取代企業內訓,企業內訓則應該會減少甚至消失,EMBA也不會面臨招生困難的狀況。
EMBA課程無法滿足每一個人,大家各自思考、吸取裡面對自己有幫助的部分;企業內訓包含了職業技術的教育訓練,EMBA根本無法取代。此外,很多企業都會希望藉由企業內訓裡的討論,讓老師順便帶領員工解決公司現有的問題,此時老師便需要去客製化課程,終點費也比較高,這也是很多企業願意砸大錢做企業內訓的原因之一。所以,對與企業來說,內部訓練有其存在的必要,EMBA則本來就並非必要。
3. 有位朋友以前也曾在EMBA服務過,後來到大型上市企業擔任教育訓練師。他分享,同樣是「辦學」,但整個方法和感受完全不同。在EMBA,因為大家是考試進來的,能夠有一個大概起碼有的水準,而且因為是付費讀書,所以基本上求知慾和學習上進的心態都是比較強烈的,會不落人後、主動積極的學習。但在企業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由於企業內訓大多不需要付費,雖然對於職涯有幫助、但也不是絕對,缺席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起學員素質差很多,因為在企業裡,無論是老闆、高階主管、基層主管到專員助理等,都會需要不同層次的課程。而且參加企業內訓也是因公、如果要出差或是開會也是因公,所以教育訓練的權重變得很低,因此教育訓練管理師會需要拜託大家要報名、要準時上課、要完成作業等等。在此,我想表達的是,學員的也心態完全不同。
4. 企業大學或企業大學4.0其實也是噱頭。企業「大學」因為無法有學位,自然不會是大學,完全只是想套一個學校的概念進去。「4.0」一詞更是瞎扯,若有企業大學4.0,那麼請問企業大學3.0、2.0和1.0各是甚麼?網路完全找不到相關資料,也沒有「企業大學4.0」的清楚概念或描述。所謂的企業大學「4.0」也應該只是要牽扯 「工業4.0」,希望能夠有和工業4.0同次代的感受,但本質上與一般的企業內訓,或是企管顧問公司所開設的訓練課程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和WEB2.0或工業4.0那種不同世代概念完全不同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5. 線上課程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或許也適合企業內訓,但國內外頂尖大學的EMBA學程到目前都沒有可以線上EMBA課程的出現,為什麼?因為真正的EMBA並不適合用遠距線上的方式來上課!
6. 即便文章內提到「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成立企業大學,它們付費把高階經理人送進商業學校進修的意願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砸更多的預算在內部訓練」,先不理會它的真實性如何,但這也和「EMBA模仿企業內訓」完全沒有關係。EMBA並不需要、也沒必要、也無法去模仿企業內訓,文章內也沒有任何EMBA模仿企業內訓的任何內容,只有標題有!
總結,因為最近各大學EMBA路許開始招生,我認為文章是刻意的要和EMBA有連結,藉此爭取曝光度和閱讀率。如同上一篇提到的,「EMBA」這四個英文字母又被拿來消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