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在2020年5月專訪中所透漏的問題
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在2020年05月時接受經理人月刊(186期-前進EMBA)的專訪,不我最近才發現裡面有不少問題點,節錄出來與大家討論。
2020年5月經理人雜誌專訪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
- 元智大學1996年以「為公司找機會、替產業找方向」為目標而創立,比起國內許多EMBA都在追求國際化的課程內容,元智以「輔導中生代人才接班、替年輕人開路」為近年的辦學方針,如此一來也能真正回應EMBA「為公司找機會」的設立初衷。
- 元智設立「Wish List」問卷,讓每位新進學員在上課前列出希望進修的能力與課程,回收的「Wish List」不光是參考而已,而是一定讓學員在修業期間念到清單中的課程。
- 「Wish List」能為元智即時掌握學生需求、設計出接地氣、高報酬課程的關鍵。
- 在近年學員年輕化趨勢下,愈來愈多學員是不到40歲的中階經理人。
- 面對北科大南下、清交大北上夾攻,謝志宏有信心元智能以顧問諮詢的堅強實力,突出重圍。
我們將上述內容作一項一項的來討論。
元智大學1996年以「為公司找機會、替產業找方向」為目標而創立,比起國內許多EMBA都在追求國際化的課程內容,元智以「輔導中生代人才接班、替年輕人開路」為近年的辦學方針,如此一來也能真正回應EMBA「為公司找機會」的設立初衷。
首先,我們平心而論,不美化、高抬年輕人,若真的是要「為公司找機會」,我想在大部分公司或組織的管理制度下,若真的要為公司找機會,那麼培育中高階主管的成功機率機會應該會比年輕人還高很多。「替產業找方向」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大概需要產官學各方「說話具有份量」的人合力才能完成的事,而這樣能代表各界的人物通常也不會太年輕。
元智設立「Wish List」問卷,讓每位新進學員在上課前列出希望進修的能力與課程,回收的「Wish List」不光是參考而已,而是一定讓學員在修業期間念到清單中的課程。「Wish List」能為元智即時掌握學生需求、設計出接地氣、高報酬課程的關鍵。
個人認為設立「Wish List」的用意相當良好,不過元智宣稱一定會讓學員念到Wish List清單中的課程,這點我非常懷疑。由於我沒有認識讀元智EMBA的人,所以無從查起,但從多年前元智對外宣稱會將課程全部細分為一學分、更提到課程能模組化,但其實根本沒有做這些事到來看,「一定會讓學員念到Wish List清單中的課程」比較像是招生宣傳的工具,而不是辦學的方向。
而「Wish List」的另一個問題是我之前也曾提出過的,那就是到底該不該讓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到底是學生比較清楚自己的需求,還是老師?EMBA學員們大多會認為已有數年工作經驗,所以很清楚自己缺少的是甚麼,不過老師們未必這麼想,當學生認為自己缺少A的時候,教授可能認為A背後代表的是B,所以其實缺少的是B而不是A。
文章又提到元智一定會讓學員念到Wish List清單中的課程,但現實是根本不可能讓每個人的願望都實現,何況管理課程的還有相關的管理會議或教務處等單位,而且也還要符合AACSB國際認證的規範,所以課程都會有他一定的架構,任何變動都會需要通過這些規範。試問,若30位同學各希望一門不同的課程,裡面都沒有原本就該有的管理基礎課程,這樣的還能稱作是EMBA或MBA的課程嗎?
當然,我相信這個Wish List應該有它的一個統計或篩選的機制,但這另一個嚴重問題是,只要你做了這件事,學員就會有期待,只要他所希望的課程沒有出現,等於就是造成了他的失望,結論就是做「Wish List」只會增加學員的失望和不滿意度,很難會有正面的效果。
在近年學員年輕化趨勢下,愈來愈多學員是不到40歲的中階經理人。
而元智EMBA的學員年輕化的很嚴重,「年齡不到40歲的中階經理人」還是已經修飾過的文字,等於事實上就是學員年齡普遍只有三十多歲。各位可以捫心自問,三十多歲能當得上一間普通企業中階主管的難度有多高?而若真的有如此傑出的人才,他選擇元智的機會又有多大?
雖然專訪不斷的提到年輕人,等學生入學後看到的同學們都是年情人,自然也比較不會覺得奇怪,但年齡只是表徵,實際上同學們各自在評斷的不是年齡,而是外表底下的實力。同學們同窗幾個月下來便會知道彼此的實力(可能年紀輕+職位低),而在與其他學校的交流中有發現其他學校學員素質佳(年資高+職位高),自然就會發現同學/學員素質差的這件事。
普遍來說,40歲以下應該都算青壯年,中生代年齡約40~59歲(換言之平均50歲),而元智EMBA學員年齡大多是三十多歲,無論年齡或階層都還不到中生代的階段,更不用說要接班了,許多企業四五十歲、到了真正的中生代才接班,三十多歲恐怕只能算是要接班中生代的位置(原本的中生代則是跑去接班了)而已,談接班實在還太早了。而且以私立的元智EMBA來說,能招收到多少真正有企業接班需求的學員,還是另一個未知數。
面對北科大南下、清交大北上夾攻,謝志宏有信心元智能以顧問諮詢的堅強實力,突出重圍。
這段話有點好笑,我想無論是北科大、清大或交大,都不會有人將元智看做是競爭對手,因為元智就連在地的私立中原和國立中央都擺不平了(元智EMBA連續六七年招生都招不滿,且附近同樣是私校的中原EMBA錄取率還僅有元智的一半),更何別提受到另外三所國立大學的夾攻,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北科大南下、清交大北上夾攻」的有可能會是元智嗎?我想真正受到夾攻的會是中央。
這就好像我只是開了一輛Toyota,停等紅燈時隔壁正好法拉利,他踩了一下油門我就對外宣稱連法拉利都要找我飆車,好像我很厲害的樣子,其實法拉利只是經過剛好停紅燈時腳癢不小心誤踩了一下油門,根本沒有要飆車比賽的意思。
結論
我想沒有任何一間學校EMBA會拒絕符合報考資格的資深中高階主管就讀,因此幾間知名老牌頂大EMBA的學員年齡雖有下降但並不明顯,但這對私校的年輕化來說來說影響就很嚴重。
元智EMBA的問題在於招收不到資深的學員,因此只能替年輕化找適合的理由和說詞,但這些說詞卻又部份和年輕化是有衝突的。既然年輕化已經不可逆,不如可以稍為的修改一下說詞,將原本的「為公司找機會」修改為「為公司培育人才」,似乎會更合理一些。
若40~59歲的學員不多,建議也可以移除「輔導中生代人才接班」、「替產業找方向」的說法,以免學員入學後發現全班根本沒有幾個人是中生代的高階主管,或是全班根本沒有人要接班的矛盾、尷尬或不協調等狀況。
其實,隨著時代的改變,辦學的目標和方向也是可以動態修正的,而我個人認為「為公司培育人才,替年輕人開路」應該會是比較適合元智EMB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