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EMBA出現新聞稿所述與事實不符的問題

抱歉,這次的主角同樣是元智EMBA。元智EMBA在2022年10月28日透過Cheers雜誌網站發布了一篇廣編文章,以下我節錄3個想談談的部分:

1. 自認很特別

元智EMBA採不分組入學,這樣獨樹一幟的設計源於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提供更貼近需求的課程,然而今日完美呼應精準敏捷學習趨勢,鼓勵不同產業背景的學生們相互交流,實踐跨域協作的時代精神,獲得學生一致肯定。
之前的文章已經討論過,EMBA本來就該是不分組的,而不分組的EMBA其實也不少,除了元智之外,還有中山大學(它的分組其實是地點的差異)、中正大學、中央大學(它的分組其實是地點的差異)、成功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EMBA都是不分組的在上課。問題來了,這麼多學校都是不分組,那麼元智說自己「獨樹一幟」指的又是甚麼?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EMBA本來就該是跨領域的,本來就不該是分組的,現今的元智不分組似乎自己證實之前元智分組的作法是比較不好的,而且我想元智在1995年最一開始成立時就是不分組的了,那麼元智「回歸」原本EMBA就該有的樣子,這當然很好值得鼓勵與肯定,但元智何來如今「完美呼應精準敏捷學習趨勢」的說法?其中的「精準」一詞的用法也很怪,在應該多元跨領域的地方要學員精準學習,兩者似乎有衝突的地方。

此外,很多招生人數多的學校之所以會分組,原因之一是修課人數太多,如果不分組上課,就會有必修課程上課人數太多、教學品質難以維持的問題,很多老師也普遍不願意教人數太多的班,可能50~60人應該已經是上限,而元智招生人數達90人,大概是一般學校一個EMBA班人數的兩倍,若真是90人擠在一間大教室一起上課,當然可以將開課成本壓到最低(因為原本要付兩門課的鐘點費變成只要支付一門課的鐘點費),但學習效果肯定也會是最低的。若元智真的90人一起上課,那就真的在EMBA業界中是「獨樹一幟」了。

題外談一下,這和之後想談的結論有關。元智EMBA一年的招生名額為90人,不過近年招生狀況並不理想,110年教育部公開資訊平台上的數據,在校生僅有155人,所以就算真的一個班一起上課,也大概僅有70多人,不會有90人一起上課的狀況,

2. 五管沒有並重

羅懷均直言管理知識「跨域」是必然趨勢,「產、銷、人、發、財」五管並重,擁有足夠決策使用的知識遠比深入專精每門學科更重要。
羅懷均是現任的元智EMBA執行長,2022年8月才上任,但說這些話令人懷疑他是不是管理學院的教授,或者這段話是由EMBA辦公室職員或公關人員撰稿所產生的,實際上並不是羅執行長所說的?因為會說出這樣的話,感覺比較像不是商管背景的人所會說出來的話,內容不僅不正確,也不真實。

「產、銷、人、發、財」只是一個順口溜,嚴格來說管理的五管領域並不是大家常聽到的產銷人發財,因為其中的「發」代表的是研究發展管理,其內容主要和研發的管理有關,但這個領域較小、相對也沒有其他領域重要,所以在企業管理領域來說,正確的五管應該是生產與作業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管理及財務管理,簡稱可能會是「產、銷、人、資、財」,沒有「發」。事實上各國立大學商管學院EMBA的課程中,也僅極少數學校會在EMBA開設研發管理相關關的課程 (這通常會是專精於特定技術領域在職專班所會開設的課程),其他四個領域的課程則幾乎都是各校都有,可見「發」是相對沒那麼重要的。

文中的「五管並重」更是笑話,從元智EMBA最新的課程規劃可以看到,5門的必修課程分別是行銷管理(銷)、組織行為(人)、財務管理(財)、企業研究方法和策略管理,其中研究方法和這幾個領域無關,策略管理則是都有相關但並不屬於任何領域,所以「產」、「發」或「資」都沒有列在必修課程中,而且選修課程中也當然沒有任何和「發」有關的課程,「產」也僅有1門選修課程,試問這叫做「五管並重」嗎?這對元智來說真的就只是口號和宣傳手法而已。

3. 使用表現較好的舊數據

元智商管領域學術研究實力基礎不容小覷,教授們吸收新知,專注研究與創新,足以因應EMBA持續提供最新產業新知的挑戰。元智在2022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商管領域(Business & economics)」學術排名全球第401-500名,與政治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及慶應大學等並列,即為最佳實證。

元智EMBA的這篇新聞稿的發布日期是10月28日,雖然不知道這則稿件是甚麼時候定稿的,但2023年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的新數據在10月12日就已經公布,而且因為台大的名次落後許多,尤其幾個私校的亞洲大學排名大躍進,相關新聞在12~14日多次的被各媒體報導,很難相信元智會不知道這個消息。


2022年元智的商管領域排名確實是401-500名,政大也確實同樣是401-500名,不過2023年的Times商管領域排名有了一些的變化,政大的名次不變(同樣是401-500名),但元智的排名從401-500掉到601-800名,台灣同排名的學校有中原、中興、長庚、銘傳、淡江、高雄科大、朝陽科大。

既然元智的新聞稿裡有提到大學排名數據,而且台灣的媒體在數據公布後都有做許多相關報導,不知道是寫新聞稿的人會沒注意到有新數據,還是知道有新數據下滑不少而故意引用較好看的舊數據,這點外界不得而知。只是,若排名和政大一樣高就是教授們具備傑出研究和教學能力的實證,那麼名次大幅下滑是否也成為研究和教學能力下滑的實證了?

在名次表現不錯便大發新聞稿宣傳教學與研究的進步,但當名次退步時便默不作聲,這個問題老實說很多大學都有,而排名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上升或下降,真的不需要再名次上升的時候就到處宣傳,免得日後名次下降時便要遭受下降的苦果。


結論

其實我認為這篇新聞稿只代表了一連串事件的一部分,我將真正的結論和感想寫在下一篇文章中,敬請期待並屆時請前往閱讀。


[2022年11月14日更新]

最近朋友聽了某校的EMBA說明會 (不是元智),他提到該校EMBA執行長同樣提到了五管的「產、銷、人、發、財」課程,還細數了每個字所表的課程,但當他講到「發」的時候,發現找不到對應課程,只好瞎掰發就是研究發展,不過課程列表裡面根本沒有研究發展相關的課程,真的是非常掉漆。還好元智還沒辦招生說明會,希望他們趕緊修正,別做這種尷尬、不專業的事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竟能與哈佛、麻省理工齊名?

修越多學費越貴的台大EMBA學分班

「讀EMBA不能幹的三件事」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