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在2020年5月專訪中所透漏的問題

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在2020年05月時接受 經理人月刊(186期-前進EMBA)的專訪 ,不我最近才發現裡面有不少問題點,節錄出來與大家討論。 2020年5月經理人雜誌專訪元智EMBA謝志宏執行長 元智大學1996年以「為公司找機會、替產業找方向」為目標而創立,比起國內許多EMBA都在追求國際化的課程內容,元智以「輔導中生代人才接班、替年輕人開路」為近年的辦學方針,如此一來也能真正回應EMBA「為公司找機會」的設立初衷。 元智設立「Wish List」問卷,讓每位新進學員在上課前列出希望進修的能力與課程,回收的「Wish List」不光是參考而已,而是一定讓學員在修業期間念到清單中的課程。 「Wish List」能為元智即時掌握學生需求、設計出接地氣、高報酬課程的關鍵。 在近年學員年輕化趨勢下,愈來愈多學員是不到40歲的中階經理人。 面對北科大南下、清交大北上夾攻,謝志宏有信心元智能以顧問諮詢的堅強實力,突出重圍。 我們將上述內容作一項一項的來討論。 元智大學1996年以「為公司找機會、替產業找方向」為目標而創立,比起國內許多EMBA都在追求國際化的課程內容,元智以「輔導中生代人才接班、替年輕人開路」為近年的辦學方針,如此一來也能真正回應EMBA「為公司找機會」的設立初衷。 首先,我們平心而論,不美化、高抬年輕人,若真的是要「為公司找機會」,我想在大部分公司或組織的管理制度下,若真的要為公司找機會,那麼培育中高階主管的成功機率機會應該會比年輕人還高很多。「替產業找方向」那就更不用說了,這大概需要產官學各方「說話具有份量」的人合力才能完成的事,而這樣能代表各界的人物通常也不會太年輕。 元智設立「Wish List」問卷,讓每位新進學員在上課前列出希望進修的能力與課程,回收的「Wish List」不光是參考而已,而是一定讓學員在修業期間念到清單中的課程。「Wish List」能為元智即時掌握學生需求、設計出接地氣、高報酬課程的關鍵。 個人認為設立「Wish List」的用意相當良好,不過元智宣稱一定會讓學員念到Wish List清單中的課程,這點我非常懷疑。由於我沒有認識讀元智EMBA的人,所以無從查起,但從多年前元智對外宣稱會將課程全部細分為一學分、更提到課程能模組化,但其實根本沒有做這些事到來看,「一定會讓學員念到Wish List清單中的課程」比較像是招生宣

哪泥!台師大樂活EMBA報名人數是全台第一?

圖片
我個人非常不認同樂活、時尚這類有的沒有的且又號稱是EMBA的學程,所以這個班原本並不會引起我的注意,而是我在Youtube上意外看到這個班「八卦導引」的影片,很好奇這個「八卦導引」到底是怎樣的EMBA課程,還是只是學員或校友們的課外活動,於是我到了台師大樂活EMBA的網站找資料,雖然我並沒有找到我想知道的答案,但是卻又意外看到這段話: 樂活產業高階經理人EMBA於民國105年開始進行籌備與規劃,並於106 年進行首屆招生,107年由原本30個招生名額提高為36名,第二屆報名人數成長了43%,是全校在職專班之冠,第三屆及第四屆更是超過120位報名人數的佳績,是 全國在職專班之冠 。 https://www.csremba.ntnu.edu.tw/index.php/about/ 這個班算不算是真正的EMBA,或是它的課程內容怎樣,我們都還先擺一邊不去探討,而對網站中「報名人數超過120人是全國在職專班之冠」的說法 (第三屆第四屆指就是108和109屆) 感到很訝異,雖然我對這個班很陌生,但若說樂活EMBA的錄取率會比我心中認知全台最低的台北大學和台大PMBA還低,我認為實在很難,所以我就查了一下,便發現這又是一次教育界誇大不實的文宣。 台大PMBA名額30位,108屆157人報名,109屆151人報名 台北大學EMBA名額30位,108屆186人報名,109屆147人報名 很明顯的,光是我憑印象的這兩所學校,報名人數就比樂活的120還多超不少,實在不知道樂活EMBA哪來的勇氣說自己的考生報名人數是全台第一。話說,政府到底甚麼時候才要管一管教育界/各校的不實廣告或誇大文宣的行為? [2023年04月23日更新] 台師大樂活EMBA官網2023年04月23日的截圖 或許台師大樂活EMBA有看到這篇文章,不知道甚麼時候,他們已經修改了網頁上的文字描述,從原本的『第三屆及第四屆更是超過120位報名人數的佳績,是全國在職專班之冠』修改為『第三屆及第四屆更是超過120位報名人數的佳績。第五屆及第六屆仍維持近100位的報考人數』,可以看到【全國在職專班之冠】已經消失,樂活EMBA已不敢再說自己是全國之冠這類不正確的說詞,不過我料到他們有可能會修改,所以還好之前有截圖,可以證明我所說的並不是憑空捏造的。 要知道,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有穿泳褲,近兩年(111級和112級)樂活EMBA的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政大EMBA有8項第一?

圖片
政大EMBA最近的一張文宣圖,可以看到政大EMBA有8項第一,不過若從12點鐘為第1項次、然後順時鐘來看算: 第5項選修彈性全台第一 政大為了讓EMBA學員有很大的修課彈性,但光是這一點其實難度很高,後面要做的事情其實很多,所以若要做到這點,至少必須開放/增加選修課的數量(或百分比)。 第1項的課程數全台第一 政大為了讓EMBA學員有很大的修課彈性,所以若要做到這點,除了開放開放/增加選修課的數量(或百分比)之外,就必須開很多課程。總不能假設開放學生可以有10門選修課程,而選修課程也就只開了10門,這樣選修也等於必修了,不是嗎? 第2項課程設計全台第一 政大為了讓EMBA學員有很大的修課彈性,所以若要做到這點,除了開放開放/增加選修課的數量(或百分比)和開很多課程之外,還需要是各種廣度深度不同的課程。總不能假設開放學生可以有10門選修課程,而選修課程開的是20門會計方面的課程(有深度沒廣度)、或是20門完全不同領域的課程(有廣度沒深度)讓學員提不起興趣,這樣選修也等於是沒有彈性了,不是嗎? 第1、2、5項次的3個第一其實是同一件事 第1、2、5項次的第一,其實目的是讓EMBA學員有更彈性的課程規劃,但不該因為這樣就把這些元素都列為第一。 就好像政大商學院有150位教授數量全台第一,那麼是否適合再拆分為A系所教授數量第一、B系所數量第一、C系所數量第一?或是拆分為正教授數量第一、副教授數量第一、助理教授數量第一?乾脆再拆分為留美教授數量第一、留學歐洲教授數量也第一呢?或是男性教授數量全台第一、女性教授也全台第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像項目七的學員數量,在校生數量及畢業生數量都是第一,總合起來成為學生數第一,而不是又拆分為2個第一。 但是,單單就這一項第一,政大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說是超乎想像,光是要整合這麼多老師和課程,就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修課彈性最大」雖然只有一個項目,但它確實值得我們用超過一個第一來看待。 第7、8項次的2個第一也是同一件事 和上面提到的其實是一樣的事,政大EMBA招生的學生數量最多、班別最多,也當然也可以招收到最多元、最資深、素質最好的學生。 老實說,老師數量和學生數量本來就應該成正比,而且教育部也非常注意師生比例,所以比例上教師有可能會偏多,但是不可能比例上會讓學生偏多,只要學生數量一偏多,教育部便會要求減招或是新聘教師。所以,在學校正

EMBA的辦學目的到底是甚麼

今天有篇新聞稿讓我有感而發: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3/5729035 招生分為高階管理決策組(甲組)、一般經營管理組(乙組)及醫務管理組(丙組)。為何特設丙組?黃宇翔說明,隨高階人才年齡漸長,難免有身體或養生問題想請教醫生,而忙於看診的醫生就續,更有機會學習到醫療管理理論與實務及拓展人生視野,在成大體系有成大醫院的基礎上,設立丙組建立醫藥界、生技與各產業絕佳的交流機會,亦使學員組成多元、有活力,更是特色之一。 我覺得跨界學習是很好,但這衍生出目前EMBA教育的一個大問題,而這個問題其實之前也有提到過,那就是「這到底是不是EMBA該做的事?」 我們都知道管理/商學領域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用的到管理或商管領域的知識,但如何去運用在各個領域中,應該由學生/學員們在學習後自行去連結、發想和運用。試問哪個領域不需要管理的?隨便可舉很多讓人腦筋爆炸的例子: 若當學員年輕化 (EMBA年輕化我想應該是遲早的事吧!),也將會面臨育兒相關的問題想要互相交流討論,幼教老師們也忙於培育國家幼苗,讓老師們有機會學習到管理知識、拓展人生視野,並與學員/家長們有更多交流,所以大學就應該成立幼教管理組EMBA? 經商也經常面臨金錢與債務問題,討債集團也苦無學習進修的管道,所以大學就應該成立債務管理組EMBA? 工作需要管理很多外勞,所以大學就應該成立外勞管理組EMBA? 工作太忙,感覺一天24小時還根本不夠用,所以大學就應該成立時間管理組EMBA? 股票老是套牢,每檔股票的特性又都不一樣,外面騙人的投顧老師又非常多,所以大學就應該成立股票管理組EMBA? 之前在討論到元智EMBA時有提到,EMBA最原本應該就是要不分組,讓不同產業背景的人一同上課,做跨領域的腦力激盪(很慶幸後來元智EMBA也改過來了),那為什麼有些學校又會另外開一個生醫EMBA或時尚EMBA呢?學校會開甚麼班,說穿了就只是看學校能教的領域裡面有沒有哪個領域/市場是可以招生賺錢的,與管理或商學相不相關根本不是某些學校考量的重點,全部掛上EMBA然後再加一個「跨界學習」,就都能說得過去了,但問題是:這是大學EMBA該做的事嗎? 學員們互相交流很好也很重要,但大學EMBA的主要目的還是教育,而不是舉辦交流聯誼活動;同樣的,跨界學習很好,但大學EMBA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教育商管的知識,而

中原EMBA是桃園唯一免筆試的EMBA?

圖片
 最近看到一張中原大學EMBA的招生宣傳海報,但已經是上個年度的了: 我想,在桃園地區,無論是國立的中央大學或私立的元智大學,我想很多學校EMBA早在101~102學年度起就已經免筆試了,竟然到了109學年度了還在騙,用這樣內容來做招生宣傳,我只看到了「誇大不實」四個字。

我對杜紫宸報考台政大EMBA的看法

很多人對EMBA都有著偏見,認為EMBA就是花錢去交朋友的,根本學不到東西,所以身為講座教授的杜紫宸報考台政大EMBA,肯定是去亂的,並不是真的有意要學習和讀書的! 試問,若一位身經百戰的財務高階主管若還需要到EMBA學習,那為什麼同樣專精在同一個領域的教授,就不能也到EMBA學習?我打個比喻,難道五星旗飯店主廚就不能去吃路邊攤?難道米其林三星的法式料理主廚就不能到一般的小餐廳去學習港式料理?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教授」肯定很會讀書和研究、但未必會教學,他們不像國中小老師那樣,需要經過許多教學上的訓練,自己很會卻未必能很簡但清楚的傳授給他人,所以他們在剛當上教授石,就和所謂的社會新鮮人一樣,只能自己探索怎樣的教學是適合大學生、研究生或博士生。通常來說,當對教學或研究越來越熟練,便會以同樣的模式繼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教授會給人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因為他們光用同一套辦法,就能達到生活無虞,根本不需要去對其他領域的事物著墨太深。 但以上講的是真正的教授,杜紫宸是以業界經驗研究員資歷來擔任兼任教授,並不是像一般教授那樣,是取得博士學位並且做了許多研究後直接進入校園擔任教授的人。他的狀況比較不向一般的教授,倒比較像高階主管。 而我的看法和大部分的人都不一樣,即便是教授,一樣有專精和完全不懂的領域 (你可以去問問人力資源專長的教授,問他看不看得懂財務報表?) 我不認為商管背景的教授就不適合讀EMBA,而是會願意謙卑放下身段和學歷的教授級人物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少,但就是因為這樣,一旦報考EMBA,就會引起他人懷疑杜紫宸報考的動機。而我個人認為,光是這樣的懷疑,就足以讓其他學校不錄取他,因為沒有學校願意招惹一位麻煩的人物。畢竟在EMBA,很多業務可能都是全校特例,當被公開拿出來討論,很有可能就會站不住腳。若杜紫宸就讀任何一所大學EMBA,那該校EMBA勢必會有很多內部作業會被杜紫宸知曉,從而被發現EMBA有不當或不嚴謹的缺失。 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上課應該就是要出席、並且完成作業或可和才能拿到學分。若被杜紫宸發現有學生經常缺席或作業很明顯是由別人代寫的、卻還能順利拿到學分,或是EMBA論文的嚴謹程度以及老師指導論文的投入程度遠不如一般研究生,那麼杜紫宸就會知道「哦~原來X大都是這樣亂搞的」,而以杜紫宸要求政大回應被刷下來的理由,恰好證明了他是有可能把在課堂知道的事用來要求他人